中共党员,汉族,1931年4月出生,江苏昆山人,
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OD(中国)官方。
姚开泰教授自1975年以来一直从事人类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细胞生物学研究、鼻咽癌的实验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恶性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等工作。他先后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八五攻关课题,获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科研项目,还承担了国家教委、卫生部、湖南省科委、省教委、卫生厅共30多项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先后获全国科技代表大会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和多项省、部级奖励。1990年获首批政府特殊津贴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多次被评为全国、省优秀教师、劳动模范等。
姚开泰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OD(中国)官方院士。
中共党员,汉族,1937年2月出生,湖南省桃江县人,
196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夏家辉教授长期从事人类与医学细胞遗传学研究,在该领域卓有建树,研究成果1次获全国科学大会奖,4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次获卫生部科技成果甲(或一等)奖。他是世界上最早将人类显带染色体技术应用于肿瘤病因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为主创建了“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1996年以来,该室以“基因治疗新载体”的研究为核心,直接引进国外资助研究经费达288万美元,1998年11月在世界上最先克隆了神经性高频听力下降的耳聋疾病基因,实现了在我国本土上克隆遗传性疾病基因零的突破。
夏家辉教授为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被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并在建国50周年时由人事部记一等功。并于1999年获教育部首届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湖南光召科技奖、科技部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汉族,1939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
1962年毕业于武汉医OD(中国)官方医疗系,1984年至1991年美国Vanderbilt大学访问学者。
20多年研究成果形成了有我国特色的遗传药理学理论体系。率先证实药物反应种族差异并阐明机制,推动了该领域研究,使各国在药物应用、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开始重视种族因素;阐明多种药物代谢酶在我国多个民族中的遗传多态性,发现民族间的药物代谢和基因频率差异;提出和证实基因剂量效应及作用规律;阐明环境和遗传在药物代谢中相互作用规律;克隆CYP2C19*5;发现药物代谢酶基因剂量在药物相互作用中的调控作用,率先开展中药遗传药理学研究;开发了首张个体化用药基因芯片;创建了我国首个个体化用药咨询中心,率先将遗传药理学理论用于临床。
我国遗传药理学开拓者和带头人。2005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